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在语言表达方面,连贯性、得体性、准确性和生动性都是评价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而专题复习正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整合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围绕“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展开,详细解析语言表达连贯性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
一、语言表达连贯性的概念与价值
语言表达连贯性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合理的语言逻辑,使语言材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语言表达流畅性的基础,也是构建有效沟通的前提。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排序题等形式,考查学生能否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技巧,构建起语义连贯、结构完整的段落或篇章。
二、语言表达连贯性训练的方法
针对语言表达连贯性的复习,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入手:
1. 逻辑关系的把握
在解决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题目时,首先要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并列、递进、转折等。这些逻辑关系是连接句子的“桥梁”,有助于考生明确句子间的承接与过渡。例如,因果关系的句子常表现为“因为……所以……”;并列关系则多用“既……又……”等结构;转折关系常用“但是”、“然而”等转折词;递进关系则通过“不但……而且……”等词语体现。
2. 上下文语境的考量
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题目往往涉及对上下文的理解。考生需要依据前文的语境提示,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合理推断并选择符合语境的句子。例如,当一个段落描述的是沿海地区的风光时,接下去的内容可能涉及当地人的活动,如捕鱼。这种题目的难点在于考查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和语言感受力。
3. 意境与情感的融入
在某些题目中,考生还需要关注如何在语言表达中融入意境和情感,使表达不仅仅是逻辑上的连贯,还要达到一种艺术效果。例如,描述一场秋雨,可以不仅是客观地陈述雨的特点,更要传达秋雨带来的意境和情感。这就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能够在表达中融入个人感受和审美追求。
4. 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上。准确的词语选择能够帮助构建清晰的逻辑关系,而生动的词语则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和辨析同义词、反义词,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汇。
5. 排序题的逻辑推理
排序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先确定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关联,合理排列句子顺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排序题让学生练习,并引导学生找出句子间的关联词和提示词,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三、总结
语言表达连贯性的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应对高考语文试题,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技巧的掌握,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中做到逻辑严密、情感真实、意境深远、用词贴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重视语言表达连贯性的训练,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高考及其他语言应用场景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