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题目中提到了化学变化的例子,如铝箔在氧气中燃烧,铜表面产生铜绿,以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这些都是化学变化,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而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只涉及到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 元素的存在形式:标签中提到的“加碘食盐”和“葡萄糖酸锌”中的碘、锌指的是元素的存在形式,它们是以离子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而不是单质。
3.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CO2和O2的自述中,物理性质通常指不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涉及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实验操作中,检查气密性是确保装置不漏气的关键步骤,是正确进行气体收集实验的前提。
5. 化合价与化学式: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推导出高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4。
6. 化学式的意义: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表明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由单个原子构成,且过氧乙酸不是氧化物,因为它含有三种元素。
7. 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8. 分子性质的应用:分子间的间隔影响物质的压缩性,不同的分子结构导致物质性质差异,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裂。
9.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展示了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P点表示t℃时M、N溶解度相等。
10. 一氧化碳的性质:图示中展示了CO的毒性,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窒息。
11.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氧气助燃用于焊接,稀有气体稳定作保护气,石墨导电可用作电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但与其用于人工降雨无关,人工降雨通常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
12. 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CuSO4溶液的反应以及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根据题目描述,A>C>B。
13. 元素周期表信息解读:周期表中该元素的质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都为20,表明这是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元素的存在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室操作规程、化学式的书写、燃烧效率、分子理论、溶解度、一氧化碳的性质、物质性质与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读取。这些内容都是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决化学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