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自然地从水分子相对较多的一侧(低浓度溶液)流向水分子相对较少的一侧(高浓度溶液)。渗透作用的平衡点是当两侧的水分子浓度相等时,水分子流动停止。
2. 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会经历失水或吸水。如果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会失水(质壁分离),反之则会吸水。这种现象对于研究细胞膜的渗透性以及细胞的生存条件至关重要。
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简单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无需能量或载体的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也顺着浓度梯度进行;主动运输则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4.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是描述细胞膜结构的经典模型,认为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中镶嵌有蛋白质,膜具有流动性,能够适应各种物质运输和细胞形态变化的需求。
5. 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物质的大小、电荷、浓度梯度、膜上载体的数量以及细胞的能量状态等都会影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和方式。
6. 半透膜的选择:选择一个适合做渗透计的半透膜,应该考虑其能让水分子通过,但阻止其他大分子或溶质通过的特性。在题目中,选择能使水分子渗透但阻止糖分渗透的材料,如图所示,液面升高较快且最终稳定在一定高度的,表明膜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7. 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在低渗溶液中吸水,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在苔藓植物叶片的例子中,红墨水只能到达细胞壁而无法进入液泡,显示了细胞膜的选择性。
8. 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运输方式。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若减少能量供应不影响运输,但限制蛋白质活性则显著降低运输速率,说明是协助扩散。
9.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而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顺浓度梯度进行。
10. 胞吐作用: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分子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这是一种胞吐的过程,它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通常用于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出胞。
本章末检测习题涵盖了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基础知识,包括渗透作用、细胞失水和吸水、物质运输方式(尤其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胞吐等重要概念。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研究细胞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