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学案是针对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爸爸的花落了》的教学材料,主要涉及预读、思悟和课后检测三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预读部分,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汉字书写和生词解释。例如,“衣襟”、“懒惰”、“胆子”、“骊歌”、“叮嘱”、“徘徊”、“栅栏”、“恐惧”、“花圃”、“簪花”、“蒲公英”等词汇。此外,还需理解生词“肿胀”(指身体部位因炎症或受伤而肿大)、“叮嘱”(再三嘱咐)、“闯练”(经历磨炼,勇敢面对新事物)、“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的意思。预读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填写关联词语,正确选项为C,“无论…只有…就”,强调条件关系。
在思悟环节,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分析,理解课文的情感和主题。例如,从“毕业典礼前、中、后”三个阶段划分全文,体会“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在第一部分朗读中,学生需要思考“我”小时候为何“又愁又怕”,以及爸爸的严厉和关爱如何体现。同时,质疑爸爸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的影响,讨论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第二部分朗读中,学生应探究“我”急于回家的原因,弟弟妹妹玩耍的描写所隐含的意义,以及“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主题的双重含义。对于爸爸去世消息的平静反应,也是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的情节。
课后检测部分,涉及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情感基调可理解为成长的苦涩与甜蜜,记叙方式主要是顺叙,同时交织着回忆与现实两条线索。文中插叙的事件包括“我”第一次去寄钱的经历、爸爸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以及“我”上学迟到被罚。至于爸爸的形象,他是个严厉但充满爱心的父亲,他的严格教育促使“我”变得独立和坚强。
通过这个学案,学生不仅学习了基础的语文知识,还深化了对亲情、成长和责任等主题的理解,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