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天体定义:在题目中,提到了"天体"的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独立存在的物体,如彗星、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等。例如,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彗星和运行中的月亮都属于天体。
2. 太阳系行星顺序: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第三颗行星,与它相邻的类地行星分别是内侧的金星和外侧的火星。
3. 天体系统层次: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低到高排列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这表明了宇宙的结构层次性。
4.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在提供的局部太阳系示意图中,地球通常位于太阳的第三轨道,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5.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能有生命存在,得益于多个因素。包括适宜的距离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导致引力足以留住大气层,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等。
6. 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7. 太阳活动影响:太阳活动如耀斑和太阳风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如产生极光现象和干扰地球磁场导致磁暴,但不包括潮汐和昼夜交替,这两者主要由地球自身的运动决定。
8. 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提供生物生长所需的光热能量,引发天气现象,以及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能源。火山活动并非直接由太阳辐射引起。
9. 地球自转证据:日月升落是地球自转的直接证据,而极昼极夜、极光现象和四季转换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10. 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所以如果某恒星昨晚20点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应是19时56分4秒。
11. 地球公转节气: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冬至日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最符合这个描述的是选项D。
12. 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其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相同,但线速度并不相同,因为同步卫星轨道高于赤道平面,因此其线速度小于赤道上的地面。
13. 四季更替原因:甲表示的可能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即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乙则可能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4. 地球公转位置: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时接近秋分,即接近图中的c点。
15. 卫星升空后的天文现象:升空后三个月内,地球接近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郑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白昼时间逐渐缩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6. 地球自转速度与昼夜变化: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纬度,甲位于高纬度,昼夜变化幅度最大,乙和丙的线速度相等,均大于丁,而丁的地方时并非最早,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
17. 熄灯时间:熄灯活动始于20点30分,按时区计算,东边的地区比西边的地区早经历这个时间,所以最早熄灯的城市是位于东八区的北京。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天文学、地球科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重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