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试题是针对七年级地理学习的一次期中调研测试,主要涵盖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比例尺、地形图的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地球运动、经纬线的概念、海陆变迁等相关内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
1. 比例尺:在选择题中出现了不同比例尺的选择,例如1:1000、1/4000000等,比例尺用于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关系。1:1000意味着地图上1单位长度代表实际的1000个相同单位长度。适合绘制较小范围的详细地图,如校园操场平面图。
2. 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海拔差是相对高度的计算,通过两个地点的海拔值相减得到。这里是8844米减去(-400米)等于9244米。
3. 地形图表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通常代表平原,蓝色代表水域,棕色或褐色代表山地和高原,黄色或浅棕色代表丘陵。
4. 比例尺大小: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图上的单位距离代表的实际距离越小,因此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题中提到的三幅地图按比例尺大小排序应为③②①,即宜昌市地图>湖北省地图>中国地图。
5. 地图上的距离计算:根据比例尺,350千米在1:3500000的地图上对应的距离是350千米除以3500000,结果为1厘米,因此选择A,5厘米。
6. 指向标:指向标用于指示地图上的方向,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7. 图例: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定符号,而非文字或数字。
8. 方位判断:面向太阳时,左侧是北方。
9.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同样图上距离在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代表的实地距离较短,意味着地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因此甲图(10厘米)比乙图(5厘米)更详细。
10. 经纬线特点:经线是半圆形,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完整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度数为0。
11. 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即24小时。
12. 白昼最长季节:夏至时,位于北半球的宜昌白昼最长。
13. 自转影响:D选项正确,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使得人们可以凌晨观看欧洲的现场直播比赛。
14. 本初子午线:是0度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5. 地球形状证据:日食和月食现象能间接证明地球是球形。
16. 纬度变化:从南极到北极,纬度数从90°S到90°N,先增大后减小。
17. 世界之最:B选项错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而非西西伯利亚平原。
18. 海底地形: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19. 大陆漂移假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20. 海陆变迁:C选项不能作为证据,因为青藏高原有动植物分布是正常现象,与海陆变迁无关。
21. 地震应对:B选项是合理的,地震发生时应保护头部,躲在桌子旁,震动停止后迅速撤离。
这些知识点涵盖地理学的基础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