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第四章“圆与方程”中的4.3节主要探讨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其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这个部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空间点的坐标表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空间点的坐标是一个三维的概念,每个点可以用一个有序三元组 (x, y, z) 来表示,其中 x, y, z 分别代表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例如,点 P(3,-2,1) 在 xOz 平面上的对称点可以通过保持 x 和 z 坐标的不变,改变 y 坐标的符号来得到,因此对称点的坐标是 (3,2,1)。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计算任意两个空间点之间距离的基本工具。公式为:d = sqrt((x2-x1)^2 + (y2-y1)^2 + (z2-z1)^2)。这个公式类似于二维平面上两点间距离的平方形式,只是扩展到了三个维度。在题目中,通过应用这个公式,可以解决诸如判断两点对称关系、计算特定点到平面的距离等问题。
例如,如果 A(1, -y, z) 和 B(-x, -y, -z) 两点,则它们关于 y 轴对称,因为它们的 y 坐标相同,而 x 和 z 坐标互为相反数。同样,通过距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 A(1,2,3) 和 B(4,2,a) 之间的距离是 1 时,a 的可能值为 2 或 4。
此外,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坐标来分析。比如题目中提到的三角形 ABC,其顶点坐标分别是 A(1,0,0),B(1,1,1),C(0,1,1),可以通过计算各边长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例如,|AB|^2 = (1-1)^2 + (1-0)^2 + (1-0)^2 = 2,同理可得 |AC|^2 = 2,|BC|^2 = 1,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断定三角形 ABC 是直角三角形。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 (0, m^2 + 2, m) 总是在 yOz 平面上,因为它的 x 坐标始终为 0。如果 m=0,点位于 y 轴上;如果 m 不等于 0,点位于 yOz 平面上。
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掌握点关于坐标平面或坐标轴的对称性质,以及中点坐标公式。比如,点 M(-2,4,-3) 在 xOz 平面上的射影 M'(-2,0,-3),那么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 (2,0,3)。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空间点的坐标表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的对称性,以及这些知识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至关重要,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