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植物生长所需能量和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
2. 叶绿体的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含有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并用于合成有机物。
3. 酒精脱色的目的: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绿素,以便于观察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因为淀粉遇碘会变蓝,而叶绿素的存在会干扰这一现象的观察。
4. 早春花朵的有机物来源:在早春,叶片尚未完全展开时,花瓣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在前一年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储存物质。
5. 探究光合作用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应该是先让植物在黑暗中适应一昼夜(消耗掉叶片内淀粉),然后进行部分遮光处理,接着暴露在光照下,之后取下叶片、去掉遮光片,用酒精脱色,再用碘液染色观察。
6. 变蓝的部位:实验后变蓝的部位代表有淀粉存在,因此是光照下的叶片部分,即见光部位。
7. 黑暗处理的目的:在验证光合作用实验中,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内的淀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8. 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但并非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因此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9. 实验结果分析:甲叶主叶脉切断后的实验,B部分由于缺乏水分供应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A和C、D部分则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部分不会呈现蓝色。
10. 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合理密植是基于光合作用原理,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内叶片数量,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作物产量。
11. 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在封闭温室中,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室内昼夜温差(有利于夜间呼吸消耗减少)和增加光照强度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采用绿色玻璃盖顶会过滤掉大部分蓝光和红光,反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12. 实验步骤解读:a步骤是让植物在黑暗中消耗淀粉,b步骤遮住叶片部分形成对照,d步骤用碘液检测淀粉,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13. 光合作用产物: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主要有机物是淀粉。
14. 花瓣有机物来源:早春花瓣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在生长季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物质。
15. 实验操作与目的:C选项错误,因为叶片脱色应避免直接加热,防止叶绿素分解,应该隔水加热。
16. 李红的实验:(1)脱色剂是酒精,用来溶解叶绿素;(2)实验前需对植物进行暗处理,以消耗原有淀粉;(3)变蓝的区域应该是没有被遮光的部分,即甲乙丙丁中的甲和乙;(4)修订后的实验会显示未被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区域(甲和乙)会变蓝,因为能进行光合作用。
以上内容详细阐述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实验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实验的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