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学科,涵盖了从数据表示到存储系统、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计算机存储系统:计算机存储系统由高速缓存(Cache)、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等)组成。高速缓存用于提高CPU访问数据的速度,主存储器是运行程序的临时存储空间,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对计算机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存取速度和系统的响应时间。
2. DRAM存储器刷新: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通过读出并重新写入数据来刷新其存储单元,以保持电荷状态。刷新方式有集中式、分散式和异步式。集中式在固定时间间隔内刷新所有行;分散式将刷新分散到不同时间点;异步式则根据存储器操作的状态进行刷新。
3. 系统总线和外设接口标准:系统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组件的数据传输路径,如ISA、EISA、VESA、PCI、PCIe等。这些总线定义了数据传输速率和信号格式。外设接口标准如ISA、PCI、USB、IEEE1394、USB Type-C等,它们规定了外部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和物理连接方式。
4. 机器数字表示:在8位二进制系统中,包括1位符号位,机器数有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四种形式。原码直接表示数值,反码除符号位外,其他位按位取反,补码是反码加1,移码是在补码基础上加一个全1的偏置。例如,-127(十进制)在8位二进制下的表示分别为:原码11111101,反码10000000,补码10000001,移码00000001。
5. 存储器设计:构建64K×16位的存储器需要使用16K×8位的SRAM芯片。由于地址线和数据线不匹配,需要进行字扩展和位扩展。字扩展通过译码器将16位地址扩展成4个14位地址,位扩展则是将两片8位芯片串联以得到16位数据线。
6. 输入输出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等,输出设备有打印机、显示器、音箱等。这些设备与计算机的交互是通过特定的接口和总线标准进行的。
7. 存储容量计算:软磁盘的格式化容量可以通过磁道数、磁头数、扇区数和每扇区的字节数计算得出。例如,两面(2磁头),80个磁道,18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总容量为18 * 80 * 2 * 512 = 1,474,560 字节,即约1.44MB。
8. 计算机缺点与改进:现代计算机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速度、体积、人机交互、存储容量和功能等方面。为了改进,可以发展更快的处理器和存储技术,优化硬件结构,提升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增加存储容量,以及开发更多功能强大的软件应用。
9. 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方式中,控制存储器存储微指令,微指令由操作控制字段、顺序控制字段和判别测试字段组成。控制存储器容量为512×48位,微指令字长48位,转移条件4个。根据题目,判别测试字段为4位,下地址字段为9位,微命令字段为35位。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简图通常包括微指令寄存器、控制存储器、地址形成部件和微操作信号发生器等部分。
以上内容详细阐述了试卷中涉及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存储系统、数据表示、总线标准、存储器设计、输入输出设备、容量计算、微程序控制等,这些都是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基础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