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关于中班科学教学活动的教案,主题为“它能吹出泡泡么”。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实验和观察中了解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共同特性,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享受探究的乐趣。
活动的目标设定明确,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孩子通过实践了解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特点,二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发现。活动中,教师首先用普通的泡泡器展示吹泡泡,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接下来,孩子们将参与两个层次的实验。第一层实验中,孩子们会得到两类不同的材料——有洞的(如管子、吸管、笔管)和无洞的(如筷子、积木)。教师引导孩子们预测这些材料是否能吹出泡泡,并让他们实际操作,尝试吹泡泡。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了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尝试所有材料。实验后,孩子们将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则通过集体讨论和记录,帮助孩子们理解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而无洞的则不能。
第二层实验引入了螺丝钉玩具,其中一个是通的,另一个被阻挡。这次实验旨在引导孩子们发现不仅要有洞,洞还必须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孩子们再次实验并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师总结并强调了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特征:有洞且洞中间是通的。活动以一个问题延伸结束,鼓励孩子们在班级环境中寻找其他可能能吹出泡泡的玩具,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这个教学活动设计巧妙,通过实践和讨论,使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易懂,符合中班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次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