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教材分析:《小青蛙》这篇课文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旨在教育学生了解青蛙对庄稼的益处并学会保护青蛙。课文通过讲述龚小荣捉放青蛙的故事,让学生理解青蛙是庄稼的朋友,能够帮助消除害虫。
2. 学情分析:针对五年级聋生,学生被分为a、b、c三类,分别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a类学生理解能力强,b类学生需要指导,c类学生需要个别化教学。
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a、b类学生需理解青蛙放生的原因,知道青蛙为何对庄稼有益,掌握“郊区”、“消灭”等词语含义并能造句,流畅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c类学生需读通课文,同样能造句。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朗读、想象和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
4. 教学重点:理解“郊区”、“消灭”等词汇,能用“消灭”造句。
5.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作为庄稼好朋友的原因。
6.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和练习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对相关词汇的记忆。
- 通过谜语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小青蛙》。
- 研读文本,逐段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龚小荣去郊区外婆家路上遇到青蛙的情景,讨论捉放青蛙的道德问题。
- 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对话理解青蛙对庄稼的重要性,教授如何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 课堂活动: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捉放青蛙的看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
9.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青蛙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
这篇《小青蛙》的课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增强对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