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练习题.pdf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是医疗卫生及科研领域中重要的安全措施,主要涉及防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而感染疾病。以下是对相关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血源性病原体**:这些是能够通过血液传播导致人体疾病的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这些病原体在医疗、科研等工作中构成了重大安全风险。 2. **职业接触**:指在工作中,劳动者可能通过眼睛、口腔、鼻子、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途径接触到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这包括针刺伤、割伤、擦伤以及黏膜接触等。 3. **非胃肠道接触**:指通过皮肤或黏膜屏障被穿刺、咬伤、割伤等途径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情况。 4. **污染**:作业环境中、物体内部或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称为污染。 5. **工程控制**:是通过安装特定设备和工具来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的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理容器、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置和无针系统。 6. **洗手设施**:提供充足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和一次性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7. **有保护装置的锐器**:指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的装有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以减少职业接触事故。 8. **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病原微生物的机构**:如病原制备机构,可能涉及到制备高浓度的HBV、HCV或HIV等病原体。 9. **普遍预防**:是一种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认为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10. **标准预防**:也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一种策略,是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的一整套程序和措施,将所有血液和体液视为潜在的感染源。 11. **接触后预防**:是指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后,立即采取的应急处理、接触源和接触者评估、接触后预防措施等一整套控制措施。 12.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是确定医护人员接触血源性病原体风险的评估过程,风险控制则遵循优先等级原则,包括消除风险、工程控制、管理措施、行为控制和个人防护。 13. **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在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隐形眼镜等行为,确保食品安全,避免用口吮吸潜在传染性物质,并在污染设备上设置警示标志。 14. **职业接触级别**:接触级别的高低反映了感染的危险程度,艾滋病病毒的接触级别分为多级,级别越高,发病危险越大。 15. **接触后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通常包括疫苗接种和注射免疫球蛋白;丙型肝炎病毒目前没有推荐的接触后预防措施;艾滋病病毒的接触后预防需尽快采取。 这些知识对于保障医疗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以防止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和感染。
- 粉丝: 1
- 资源: 9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