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在面临反复的失败和惩罚时,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感到自己的努力和尝试都是徒劳的,逐渐失去信心和斗志。这种心理状态是通过反复的失败和惩罚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塞里格曼的小狗实验(1967年)是习得性无助的典型例子。在实验中,小狗被置于一个笼子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每当小狗试图逃脱时,就会受到电击。起初,小狗会拼命地挣扎和逃脱,但经过多次的努力和失败后,小狗逐渐放弃了挣扎,变得绝望和无助。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习得性无助是通过反复的失败和惩罚逐渐形成的。
在人生的许多方面,我们都可能会遇到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例如,学生在考试中反复失败,逐渐失去信心和斗志,变得不喜欢学习和考试。或者,职员在工作中反复失败,逐渐感到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变得沮丧和绝望。
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长期的学业不良状态、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不正确的归因等。长期的学业不良状态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感到自己不行,逐渐失去信心和斗志。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自己不行,例如老师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不公平或不合理。 不正确的归因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自己不行,例如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不是因为其他因素。
要克服习得性无助,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临时的和具体的原因,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们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失败转移到成功上,例如,我们可以庆祝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失败。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寻找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例如,我们可以寻找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和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避免习得性无助。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项目评价等,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进步。我们也可以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教学、讨论教学和探究教学等,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避免习得性无助。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临时的和具体的原因,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们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失败转移到成功上,例如,我们可以庆祝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失败。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寻找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例如,我们可以寻找朋友或家人的帮助和指导。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在面临反复的失败和惩罚时,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感到自己的努力和尝试都是徒劳的,逐渐失去信心和斗志。要克服习得性无助,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临时的和具体的原因,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失败转移到成功上,寻找他人的帮助和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