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软件工程方法】是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套遵循有序步骤和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这种方法论由李宣东教授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讲座中提及,主要涵盖了从问题定义到维护的各个阶段,以确保软件项目的有效管理和高质量交付。
1. **问题定义**:这一阶段是软件开发的起点,主要任务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问题的本质。通过与潜在用户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业务需求,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包括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考量,以及确定软件的功能范围。
2. **需求分析**:在明确了问题后,接下来是详细的需求分析。这一阶段需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通常会产出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所有阶段的成功。
3. **概要设计**:概要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换为系统架构和模块划分的过程。这个阶段会创建软件的整体框架,确定主要模块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
4. **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详细设计进一步细化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包括数据结构、算法选择和界面设计等,形成可指导编码的设计文档。
5. **编码**:根据详细设计文档,程序员开始编写代码,将设计转化为实际运行的程序。
6. **测试**: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软件满足功能需求,并且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同时,还会进行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
7. **维护**:软件上线后,需要持续监控和修复可能出现的错误,添加新功能,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环境的演变。
传统软件工程方法还强调了**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如瀑布模型,它是一个线性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强调各阶段的顺序性和阶段结束时的评审。瀑布模型虽简单易懂,但在实践中,由于需求变化和反馈速度慢,可能导致项目风险增加。
**软件质量要素**包括正确性、健壮性和可靠性。正确性指软件按规格说明正确执行的能力,健壮性是在异常情况下保持运行的能力,而可靠性则是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表示软件在特定时间内可靠运行的概率。
此外,**面向对象软件工程(UML)**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它提供了一套可视化建模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的结构和行为,有助于理解和设计复杂的软件系统。
**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计划、资源分配、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运用管理科学原则,确保软件项目的高效运作。
传统软件工程方法是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流程,旨在通过严格的管理、有效的设计方法和质量控制,解决软件开发中的“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方法虽然面临新的挑战,但其核心原则和理念仍然对现代软件开发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