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创新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的重要变革。柯平教授的演讲主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经历的三次转型,以及在这些转型中图书馆如何调整其功能和服务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首次转型主要是物理空间的改变,图书馆从封闭保守的藏书库转变为开放、面向读者和社会的服务场所。这个阶段,图书馆的重点是藏书、人员和法规,旨在提供基本的借阅和咨询服务。
第二次转型关注的是用户的需求变化。图书馆的服务从单一的图书提供扩展到用户信息服务,遵循图书馆学的五定律,强调便捷性、易用性和省力性原则,以及3R原理(right time、right information、right reader),即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读者。
第三次转型的核心在于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使得图书馆能够提供更为智能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图书馆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存储和检索机构转变为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学习的中心。
面对信息技术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型,因为用户的行为和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根据《大学图书馆的未来:2012年冬季报告》,图书馆服务正转向虚拟化,实体图书馆的角色变得模糊。转型后的图书馆将提供立体化、个性化的服务,注重读者体验和参与,并且能够提供全球性的服务。
资源意识是转型的关键,图书馆需要重新考虑如何管理和利用其丰富的资源。管理意识则强调图书馆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在学习功能方面,图书馆致力于营造学习环境,重塑图书馆空间,如设置不同的声响区域,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同时,图书馆引入电子学习(e-Learning)概念,区分传统e-Learning与严肃e-Learning,后者更注重内容的效果和学员的参与度。移动阅读也成为图书馆关注的新趋势,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图书馆需考虑如何支持移动设备上的阅读体验。
以信息服务为主的计算机区,即信息共享空间,成为图书馆创新的重要部分,它结合了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和数字媒体共享空间,旨在促进学习、研究和创新。例如,密歇根大学的“媒体联合体”和约克大学的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协作和学习环境。
总结来说,新一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创新涉及到物理空间的改造、用户需求的响应、技术的运用、资源和管理的优化以及学习环境的创新。通过这些变革,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和科研,成为知识创新和交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