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社会治理多侧重于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与规制,而对于积极的、正面的善行缺乏足够的激励与支持机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成为全球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科技手段,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对社会善行进行有效度量、激励、跟踪与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认识到在技术层面,对善行进行度量与记录一直是个挑战。传统社会由于缺乏有效的量化工具,导致对小善行为的统计成本过高,使得善行的价值难以被准确评估和量化。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生物识别、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社会更精确地统计和记录善行,为社会治理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数据支持,改善过去的统计难题。
善行的激励与推广需要多方协作。在“惩恶”方面,一个部门或机构便可以执行,但在“扬善”方面则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数据采集、资源分配、激励执行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促进多方协作互信的机制,通过有效的资源和价值分配方法,激励各方参与到善行的推广和实践中来。
再者,善度框架提出了一个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它的核心在于度量、激励、跟踪与监督四个机制。度量尺度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善行进行量化统计,激励相容则是在确保各方得到合理回报的前提下,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动善行。合规治理则是通过预留监管接口与监管科技技术,实现全流程的透明化监管,并通过与银行机构的合作,确保资金清结算的安全合规。
在此基础上,善度框架通过定义七个关键角色——发行者、分发者、赞助者、兑换平台、清结算服务提供者、监管者和终端用户——来实现整个系统生态的分工与协作。这些角色在善度框架下共同推动善行的量化记录和价值流转,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
善度框架的提出,表明社会治理正朝着更为精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科技手段优化社会治理,不仅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还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并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框架,将为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不仅限于疫情的应急响应,还能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推动社会成员之间形成更为和谐的合作关系。科技的发展,应当成为推动社会治理进步的重要力量,让科技向善,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