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本概念、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协议等多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
我们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946年ENIAC的诞生标志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而1969年的ARPNET则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随着微处理器的发展,如1971年的4004芯片和1981年的Intel8088,个人计算机逐渐普及。中国在1991年接入互联网,1994年实现了TCP/IP协议的全功能连接,正式进入全球互联网时代。
计算机硬件部分,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分类,如Server、workstation、台式机等,以及基本单位的换算,如速率和容量的单位转换。此外,还涉及了MIPS(每秒百万指令数)、MFLOPS(每秒百万浮点运算次数)、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和MTTR(平均修复时间)等性能指标。奔腾芯片以其32位结构、超标量处理和超流水线设计等特点被广泛熟知,而安腾芯片则是64位的EPIC架构。主板的分类和网卡的两层特性(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也是硬件组成的关键部分。
在软件方面,软件定义为程序、数据和文档的集合。软件开发过程通常遵循瀑布模型,包括计划、开发和运行阶段。此外,软件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多媒体技术中,JPEG用于静止图像压缩,MPEG用于动态图像,而超文本、唇同步和流媒体技术则带来了新的信息呈现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了三网融合的概念,即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中,定义为独立、自治的系统,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传输来相互连接。网络根据地理范围可以分为LAN(局域网)、WAN(广域网)和MAN(城域网)。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性能、可靠性和通信成本有着直接影响。点对点网络和广播式网络分别具有不同的拓扑特征,如星形、环形、树形和网状拓扑。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定理是网络通信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它们分别关注的是信号传输的带宽限制和在有噪声环境下的信息传输能力。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一个统计指标,它需要在实际需求和传输效率间找到平衡。
分组交换技术是现代网络通信的核心,包括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两种方式。电路交换适合实时通信,但设备利用率低;而分组交换分为数据报(DG)和虚电路(VC)两种,前者无需预建链路,适合突发式通信,后者则适用于长报文传输,允许建立多条虚电路。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部分,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要素构成,例如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提供了标准化的通信框架。数据链路层负责物理链路的错误检测和纠正,传输层则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网络层则处理路由选择和网络互连问题。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教材笔记涵盖了从计算机历史、硬件组成、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到网络通信和协议的全面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具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