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以下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 一、感冒
1. **根本病因**:风邪。
2. **出处**:“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
3. **术语来源**:“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4. **理论基础**:“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
5. **鉴别特征**:感冒与风温的区别在于,感冒较少传变、热度较低;风温则容易传变、热度较高且汗后仍可能发热。
6. **病机鉴别**:感冒表现为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则是肺气上逆。
7. **小病历鉴别**:出现表证的通常归为感冒。
### 二、咳嗽
1. **术语来源**:“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2. **理论基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
3. **内外伤病机**:“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首次明确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明朝张介宾。
4. **咳嗽定义**:在中医内科中,咳嗽既是一个单一病种,也包含了西医多种疾病的表现。
5. **病理因素**: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是痰和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的区别)。
### 三、哮与喘
1. **哮的定义**: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2. **病机特征**:哮病的病机特征是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3. **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4. **治疗原则**:哮病的治疗原则是在发作时治标(祛痰理气),缓解期治本(扶正祛邪)。
5. **脏腑责任**:哮病主要与肺、脾、肾相关;喘病则主要涉及肺、肾。
6. **虚实鉴别**:喘病的实证表现为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等;虚证则表现为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等。
7. **术语来源**:“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出自《类证治裁》。
### 四、其他病症
1. **肺痈**:始见于《金匮要略》。
2. **肺痨**:归纳于传染病范畴始见于《普济方》,提出“肺虫”说。
3. **治疗原则**:肺痨的治疗原则是滋阴降火,始于元代朱丹溪。
4. **肺胀**:始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5. **心悸与怔忡**:心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惊悸与怔忡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症轻重、有无诱因、实虚属性及是否能自行缓解等方面。
6. **胸痹**:“胸痹”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提出“本虚标实”的学说。
7. **不寐**:《内经》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明·李中梓提出了不寐的五大病机。
8. **癫狂**:出自《内经》,区分“癫”与“狂”的依据为《难经》,“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关于感冒、咳嗽、哮与喘以及其他病症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内容,有助于考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