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2.6内核的LKM载入过程源码分析
#### 前言
随着Linux内核版本的不断演进,其内部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从2.4版本到2.6版本,对于可加载内核模块(Loadable Kernel Module, LKM)的载入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将详细分析Linux 2.6内核下LKM的载入过程,并基于源码进行深入探讨。
#### LKM是什么
LKM(Loadable Kernel Module),即可加载内核模块,是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扩展内核功能的一种模块化机制。这些模块通常用于实现设备驱动、文件系统等特定的功能,而不必重新编译整个内核。LKM可以被动态地加载到内核中运行,也可以从内核中卸载,这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内核模块载入流程分析
在Linux 2.6内核中,LKM的载入过程经历了重大改革。相比于2.4内核,大部分的加载工作都被移到了内核空间中处理,使得用户态的工具变得更加简洁。
1. **加载工具的变化**:从2.4版本中的`modutils`工具集变成了2.6版本中的`module-init-tools`。这一变化反映了加载过程的重心从用户态向内核态的转移。
2. **加载过程简化**:
- 在2.4内核中,加载LKM涉及到多个系统调用,包括`SYS(sys_create_module)`, `SYS(sys_init_module)`, `SYS(sys_delete_module)` 和 `SYS(sys_get_kernel_syms)`。
- 而在2.6内核中,只保留了`cond_syscall(sys_init_module);` 和 `cond_syscall(sys_delete_module);`。这是因为2.6内核将原本由用户态完成的任务大部分转移到了内核态处理。
3.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分工变化**:
- 在2.4内核中,用户态的`insmod`程序负责了大量与LKM加载相关的工作,如内存分配、符号表获取等。
- 2.6内核则将这些工作几乎全部移至内核态处理,从而简化了用户态工具的设计并提高了效率。
#### 内核模块载入源代码注解
在2.6内核中,LKM的加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和检查**:
- 当调用`insmod`或其他加载工具时,首先会检查模块的兼容性和完整性。
- 使用`module_init`宏定义模块的初始化函数。
2. **加载模块**:
- 内核通过`do_one_initcall`函数调用模块的初始化函数。
- 初始化函数可能会注册设备驱动、文件系统等。
- 这个过程涉及到了内核模块的动态加载、初始化以及与其他内核组件的交互。
3. **符号解析**:
- 为了使模块能够访问内核提供的服务,需要解析内核符号表。
- 这一步骤在2.6内核中不再依赖用户态的工具,而是直接在内核态完成。
4. **内存管理**:
- 2.6内核中,模块的内存分配和管理完全由内核负责。
- 通过内核的内存管理机制(如kmalloc)来分配所需的内存资源。
5. **错误处理**:
- 如果在加载过程中发生错误,内核会尝试回滚已执行的操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 例子代码与编译命令
文章最后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示例代码和编译命令,虽然未给出具体细节,但通常这些内容会包含如何编写LKM的基本结构、如何使用`make`命令编译LKM以及如何使用`insmod`命令加载LKM等内容。
#### 结语
通过对Linux 2.6内核下LKM载入过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过程不仅更加简洁高效,而且更易于理解和维护。这对于Linux驱动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理解LKM的载入机制有助于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为构建稳定可靠的Linux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