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课程内容包括数制、逻辑门、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算术逻辑单元、存储系统、总线控制等方面,覆盖了从基础的数字电路到计算机硬件架构的广泛知识。
课程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自学和实验,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占10%,期末闭卷考试占90%。教材选用黄正谨的《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并参考了康华光、阎石和王毓银等人的著作,这些书籍都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结构和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资源。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机械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到数字计算机的转变,其中ENIAC是1946年出现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采用冯·诺依曼架构,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存储器、输入和输出等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演变。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程序通常以高级语言(如C、BASIC)、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的形式存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将软件和硬件结合,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程序通过编译和解释过程,最终在实际机器M1上运行,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经过虚拟机器M2(操作系统)和M3(汇编或其他中间语言)的转换。
数字电路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相比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具有诸多优点,例如处理质量高、可靠性强、处理精度高、易于计算和控制、数据可以长期存储、集成化程度高以及设计和自动化工具的便利性。数字电路通过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噪声,只要不混淆0和1,信息就能被准确地传递和处理。
这门课程不仅教授基础的数字电路知识,还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计算机结构的讲解,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类课程所需的基础。课程还与其他如电路基础、电子电路基础、微机系统与接口等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平台,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