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考研政治中,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哲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客观规律性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和尊重规律,才能有效地行动。主观能动性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能力,通过自觉的活动,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据此改变世界。二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既要认识到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创造性,以实现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强调历史进程中的客观规律,即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受制于一定的规律。而主体的选择性则指出,人们在历史进程中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能够在可能性范围内作出决策。虽然主体的选择性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它是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表现,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和调控性上。意识能够设定目标,指导实践活动,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同时,它还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及行为。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特征。直接现实性表明实践是一种感性物质活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自觉能动性则指实践是有理性思维指导的活动,体现了人类的主观意图;社会历史性则强调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随时间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人依赖自然,通过实践将自然界变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通过社会实践影响和改变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科学的实践观,如恩格斯和马克思所倡导的,应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科学把握改造自然的活动,深入理解两者关系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协调,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需要从社会层面出发。
【联系】
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普遍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意味着要从整体和动态角度理解事物,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发展】
发展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代表社会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解决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依存、贯通和转化,以及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构成了事物的自我发展动力。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