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考研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关注的是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必然性和偶然性等基本原理,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运动过程。历史唯物主义则侧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一切现象和事物的根源在于物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
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能够反映和改造物质世界。
3.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4.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5. 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新事物通过否定旧事物而产生。
6.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表现为否定、再否定的过程。
7. 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8.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现象可以认识本质。
9.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决定,外因是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
1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 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看待问题,又要抓住主要矛盾。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5.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变革。
16.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迭。
17. 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通过自觉活动认识并利用规律。
1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主体。
19.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同时也包含主体选择性,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20.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体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对物质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否认运动会导致相对主义,否认静止则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具有能动性,能反映并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积极作用。
在复习考研政治时,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答题能力。同时,要注意反对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坚持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