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针对大专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教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概述、系统组成、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指标等核心概念。课程由龙滔老师精心编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课程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学生需要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及其发展脉络,通常涉及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现在的微处理器等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分类主要依据其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等性能指标,分为微型、小型、大型和巨型计算机。此外,计算机的特点如运算速度快、高精度、自动控制、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是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关键。
在计算机系统组成方面,课程强调了五大硬件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例如运算器负责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协调整个系统的运作,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用于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则显示结果。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从输入到处理再到输出的连续流程,涉及程序的执行和控制。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挥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和相关文档的集合,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微机硬件系统进一步细化为主机和外设,主机包含主板、CPU、内存等核心组件,外设则包括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课程还涵盖了计算机的技术指标,如字长(决定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和范围)、存储容量(衡量存储数据的能力)、主频(CPU的运行速度)、运算速度(处理数据的速度)和存取周期(访问存储器的时间)。这些指标对于评价计算机性能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以及示范操作。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了学习成果,预习问题则激发学生对下一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的全面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构成,以及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