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过滤:用于分离不溶固体与液体,例如水泥沙与水。
- 蒸发:通过加热使溶剂挥发,常用于从溶液中提取溶质,如食盐水的蒸发得到食盐。
- 结晶:适用于两种均可溶固体,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如KCl与KNO3的分离。
- 萃取:通过不同的溶剂来提取目标溶质,例如溴与水的分离。
- 分液: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水与CCl4的分离。
- 蒸馏: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常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特定溶质,如制备蒸馏水。
2. 物质的检验:
- 常见离子的检验:Cl-、SO42-、CO32-、NH4+的检验方法各有特点,比如Cl-的检验通常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 焰色反应:用于金属离子的鉴别,如钾的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排除钠的干扰,焰色反应本身是物理变化。
3.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 使用的仪器包括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和量筒等。
- 配制过程分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和装瓶等步骤。
- 误差分析涉及到浓度cB的计算公式,以及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的误差。
4. 氯气的制备:
- 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阳极产生Cl2,阴极产生H2。
- 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中,需要检查气密性,导管设计有特定目的,如长进短出是为了保证气体全部进入收集装置,通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多余氯气。
5. 钠与水的反应:
- 钠在水中的反应会产生氢气,实验中通过控制钠与水的接触来启动反应。
- 反应观察到的现象包括气泡生成、溶液温度升高等。
- 钾与水反应更快,因为钾的活泼性高于钠。
6. Fe2+、Fe3+的检验:
- Fe3+遇KSCN溶液变红,Fe2+遇KSCN不变色,但Fe2+遇氯水会转变为Fe3+。
- Fe3+与OH-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而Fe2+与OH-反应生成白色或灰绿色沉淀。
7.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 铜与稀硝酸反应会产生NO,NO在空气中氧化成NO2,导致气体颜色加深。
- 加热时,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 氢氧化钠溶液(D)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NO或NO2。
8. 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 检验SO2和CO2气体产生的实验中,B装置用于缓冲气体生成速度,D装置中的I2和淀粉溶液用于检测SO2。
这份高一化学必修期末复习实验部分涵盖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技术、物质的检验方法、溶液配制的原理与实践、特定化学反应及产物的鉴定等多个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掌握高中化学的基础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