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数学,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数量之间的比较和关系。比例的基本性质是理解和解决涉及比例问题的关键。本课主要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比例性质进行讲解。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即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例如,2.4:1.6与60:40可以写成相等的比例,表示为2.4/1.6 = 60/40,这说明了比例的等比性。在这个比例中,2.4和40称为比例的外项,而1.6和60则称为比例的内项。
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比例的组成部分包括比例的两对内项和外项。比例的性质是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即2.4 * 40 = 1.6 * 60,这一性质被称为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实际运用中,通过比较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例如,6:9和9:12,因为6/9不等于9/12,所以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而6:10和9:15,由于6/10等于9/15,它们可以组成比例。
在反馈与巩固环节,需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给出的比例是否正确。例如,(1)6:3 = 8:5是正确的,因为6 * 5 = 3 * 8;(2)0.2:2.5 = 4:50是错误的,因为0.2 * 50 ≠ 4 * 2.5;(3)2:3 = 13:12也是错误的,因为2 * 12 ≠ 3 * 13;(4)1.2:0.6 = 10:5是正确的,因为1.2 * 5 = 0.6 * 10。
选择题部分要求学生找出能与给定比例组成比例的比。例如,3:5可以与10:6组成比例(B选项),5:8可以与10:16组成比例(B选项),4:5可以与8:10组成比例(B选项),7:9可以与70:90组成比例(A选项)。
通过例题80:2 = 200:5,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项(80和5)的乘积等于内项(2和200)的乘积,这进一步证明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个性质有助于解比例问题,比如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或者在没有直接给出比值的情况下确定比例关系。
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学生需要计算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以验证比例的性质。例如,4.5:2.7 = 10:6中,4.5 * 6 = 27是外项积,2.7 * 10 = 27是内项积,两者相等,符合比例的基本性质。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更高级数学概念的基础,如比例解应用题、比例尺、相似图形等。通过反复练习和应用这些性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