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溶液的基本概念**
-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溶质)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被溶解在溶剂中。
- 最常见的溶剂是水,它能溶解许多种物质。
2. **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且不稳定。
- 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能使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使得油污能被水冲洗掉。
3.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
- 溶解时,某些物质(如浓硫酸、氢氧化钠)会使溶液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
- 另一些物质(如硝酸铵)则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表现为吸热现象。
- 还有一些物质(如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转化为饱和溶液;反之,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剂、升温或减少溶质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5.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
- 溶解度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
-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
- 极少数物质如某些碱(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6. **气体的溶解度**
- 在标准大气压(101 kPa)和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中的最大量称为饱和溶解度。
- 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7.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质和溶剂,并进行溶解,最后装瓶保存。
8. **溶液配制实验**
- 配制溶液所需的实验用品包括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 配制步骤包括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或量取、溶解和转移至储存容器。
请注意,以上内容源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PPT教案”,主要涵盖了化学中关于溶液、乳浊液、溶解度、溶解热效应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知识,适用于九年级学生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