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七年级语文古文二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个关于诚信与友情的故事。
2. 文章选自清代笔记集《清稗类钞·敬信》,该书由徐珂编纂,是一部涵盖广泛主题的历史文献。
3. 徐珂是近代的学者,浙江杭州人,以好学不倦和勤于笔记著称,著述颇丰。
4. 古文中提到的"语"有不同含义,既可作名词指语言,也可作动词表示告诉。
5. "重诺责,敦风义"是文章核心价值,指的是重视承诺和情义,体现人物的高尚品德。
6. "诺责"是指因承诺而产生的责任,"敦风义"则强调对道德风尚的重视。
7. "亡何"在文中表示时间短,意为不久。
8. "其人亡"的两个"亡"分别表示不久和死亡,体现了故事的转折。
9. "券在心,不在纸"表达了诚信的本质在于内心的承诺,而非书面的证据。
10. 蔡勉旃的行为展示了诚实守信的品质,即使没有书面凭证,也坚决归还亡友的财产。
11.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它是个人品格的基石。
12. "以千金寄之,不立券"的做法体现了高度的信任,但在现代社会,法律意识强调证据的重要性,立券能避免纠纷。
13. 在面临选择困境时,如"过河丢物"的问题,这涉及价值观的权衡,不同人可能根据个人优先级保留不同的物品,例如健康、诚信或爱情。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古代文学、词汇的古今异义、人物品行分析以及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对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和学习古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