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生物医药行业ADC行业深度报告:ADC分子比较框架、未来趋势与代表企业观点-230526.pdf

preview
需积分: 0 3 下载量 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3-06-20 收藏 2.5MB PDF 举报
生物医药行业ADC深度报告知识点总结 本深度报告对ADC(抗体偶联药物)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涵盖了ADC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技术布局、代表企业观点、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一、ADC基本原理 ADC是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将化疗药物八点过递送到病灶部位,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以扩大治疗窗口。ADC药物扩大治疗窗口,预期有替代现有化疗手段的潜力,在当前适应症基础上进一步打开联用的市场空间。 二、ADC发展历史 ADC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3年,BR96-Dox (BMS)是第一个步入临床的ADC药物,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有效性不明显。2000年,Mylotarg (Pfizer)获批上市,但后因Linker不稳定问题和偶联工艺不成熟等问题而撤市。2013年,TDM-1 (Roche)的出现标志着ADC技术的成熟。 三、ADC技术布局 国内代表性ADC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构建起技术平台,已经在技术平台上做靶点拓展,另一类是有自己相对独特的设计,有成为FIC或BIC潜力的项目。海外代表性ADC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是Payload不断尝试新型毒素,Linker亲水性设计,定点偶联。 四、ADC分子比较框架 ADC分子比较框架包括抗体、Payload、DAR值、旁观者效应、体内循环稳定性等五个方向。判断ADC价值比较好的方式是同靶点适应症下的相互比较,比较维度可以参考结构指标+综合评估体外循环稳定性。 五、未来趋势 未来ADC行业的发展趋势是 Payload不断尝试新型毒素,Linker亲水性设计,定点偶联。用药方案已经从单药逐渐走向联用,与免疫疗法联用(替代基础化疗)是未来方向。 六、国内代表性企业观点 国内代表性ADC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等已经构建起技术平台的企业,以及康宁杰瑞制药-B、百利天恒等有自己相对独特的设计的企业。 七、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海外环境变化风险、支付政策变化风险等都是ADC行业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