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的课题旨在关注和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他们在心理层面的困境。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导致大量儿童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成为了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课题指出家庭教育在人的终身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不足,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性格发展上出现孤僻、不合群、厌学和易冲动等问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降低,影响了学习效果,甚至可能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新课程标准强调全纳教育,呼吁对每一名学生给予关爱,使他们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课题实施的意义在于,它将依据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教育心理学,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构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通过研究,期望教师能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习品质和水平。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象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他们的学习素质、个性心理差异及其成因;二是探究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结合教育理论提出可行性的实践策略;三是留守儿童的素质和活动评价研究,包括建立成长记录袋、组织学习小组以及对课间活动和放学后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方法包括跟踪研究、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跟踪研究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收集数据,探索教育规律;文献资料法则用于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行动研究法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解决问题,反思和改进;经验总结法则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归纳,提炼出理论成果。
课题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包括前期准备、重点研究和总结成果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确保研究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课题预期产生一系列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案例、教学设计和论文,这些成果不仅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策略建议,也能推动整个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