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价值的主体性、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真理和价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涵盖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检验真理的标准、价值的客观基础、价值的主体性特征、价值的相对性、价值与评价、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等重要知识点。
一、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实的道理。真理是客观的,因为真理中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的标准——社会实践来检验。由于真理的客观性,真理也被称为客观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本性的不变性,二是指真理内容的完全正确性。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可变性,二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不完全正确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和渗透,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来实现。
三、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的辨证统一关系是: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在于,真理是具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原因在于,谬误是真理认识的前导,批判谬误可以发现真理。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因为实践是把主观变为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五、价值的客观基础和主体性特征
价值的客观基础是指价值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需要和愿望的体现。价值的主体性特征是指价值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评价和判断,是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需要、利益等主体性标准,对认识对象做出是否有意义的判断。
六、价值的相对性和价值评价
价值的相对性是指价值是相对的,价值取决于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且价值的评价也是一种相对的评价。价值评价不是真理性认识,而是价值性认识,或者是认识的价值性。
七、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人类的认识活动不但要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判断客观世界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行价值性的评价。没有真理性的认识,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会失败;没有价值性的评价,人类的实践活动就失去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