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初始设置(PPT45页).pptx”
【主题】:机械通气的初始设置及适应症
机械通气是一种临床医学中用于支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尤其在重症监护和麻醉科领域应用广泛。在神经内科的机械通气初始设置讲座中,讲解了机械通气的适应证、禁忌症、生理目标、临床目标以及基本的机械通气模式。
【适应证与禁忌症】:
机械通气的主要适应证包括呼吸肌功能障碍、呼吸肌疲劳、胸壁异常、神经肌肉病变、呼吸驱动力减弱和气道阻力增加等导致的通气功能异常和氧合障碍。例如,难治性低氧血症、需要PEEP的情况、呼吸做功显著增加、确保镇静或神经肌肉阻滞时的通气安全、降低全身或心肌氧耗、降低颅内压、促进肺泡复张等。相对禁忌证包括张力性气胸、大咯血、严重误吸、肺大疱、严重心衰等,这些情况下需要先进行相应处理才能进行机械通气。
【生理与临床目标】:
机械通气的生理目标是支持肺泡通气、改善或维持肺泡氧合、增加肺容积、减少呼吸功。临床目标则包括纠正低氧血症、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缓解呼吸窘迫、防止肺不张、保证镇静和肌松的安全性、减轻呼吸肌疲劳、减少全身和心肌的氧耗以及维持胸壁的稳定性。
【基本机械通气模式】:
1. **体积控制通气 (VCV)**:按照预设的潮气量(VT)和呼吸频率(RR)送气,自主呼吸时可触发同步送气。缺点包括气道压不恒定、可能导致空气饥饿感和增加呼吸做功,以及固定参数可能影响人机协调,产生内在PEEP。
2. **压力控制通气 (PCV)**:根据预设的压力、Ti和RR送气,自主呼吸时可触发同步送气。不足之处在于潮气量不恒定,可能导致通气不足或过度,并且人机同步性不佳。
3. **压力支持通气 (PSV)**: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提供预设的压力支持。缺点是潮气量不恒定,受呼吸系统阻力、顺应性和吸气努力影响,要求呼吸中枢功能完整。
在机械通气的初始设置中,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状况,如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设置合适的参数(如VT、Ti、RR、PIP上限等),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状态,以确保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适时的机械通气监测对于评估通气效果和调整治疗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