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表方法是软件测试,尤其是功能性测试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化测试设计技术。它主要用于处理复杂的逻辑判断,确保在各种可能的输入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都能按照预期进行。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包含多个条件组合和对应动作的场景。
决策表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1. **条件桩(Condition Stub)**:这是决策表的左侧,列出所有可能影响决策的条件,例如上述例子中的“你觉得疲倦吗?”、“你对内容感兴趣吗?”等。
2. **条件项(Condition Entry)**:对应条件桩中的每个条件,给出可能的真值或假值,如“Y”代表真,“N”代表假。
3. **行动桩(Action Stub)**: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或系统响应,如“继续读下去”、“跳到下一章去读”等。
4. **行动项(Action Entry)**:在特定条件组合下,应执行的行动规则。
决策表的完备性是其核心特点之一,意味着它能够覆盖所有可能的条件组合,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在构建决策表时,可能需要通过细化条件、增加行动或者扩展条目来确保所有逻辑路径都被涵盖。例如,通过增加“a<b+c”、“b<a+c”等条件来确定是否构成三角形,并根据这些条件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基于决策表,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种条件组合下的预期结果。对于等价类划分,决策表可以使用“—”来表示某个条件不符合期望,如在日期计算问题中,当月份不符合31天或30天的情况时,可以标记为“—”,意味着该条件必须导致错误。
在优化决策表时,可以通过合并具有相同动作和相似条件项的规则来简化决策表,减少不必要的测试用例,同时保持测试覆盖率。例如,将多个类似的建议合并成一个规则,以降低测试复杂性。
决策表方法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理解和测试复杂的逻辑决策过程,尤其适用于处理多条件、多输出的系统。通过化简决策表,可以有效地管理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同时保证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决策表通常与软件需求分析、功能规格说明书紧密关联,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