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是中国为有效监测和管理脊髓灰质炎等神经系统疾病而建立的重要工具。该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初期采用计算机网络化和电子邮箱数据管理,进一步发展至2004年的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了AFP监测模块,负责数据收集和个案管理。2011年,系统升级为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了监测的及时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新系统(http://1.202.129.170/)于2011年10月8日正式启用,取代了原有的报告系统。河南省卫生厅发布了特急内部明电,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自该日起开始使用新系统。在切换到新系统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辖区医疗机构是否通过大疫情系统报告AFP报卡,市级和县级CDC是否拥有AFP专病系统的账号,县级CDC是否得到市级业务管理员的授权,以及是否熟悉最新的AFP专病系统操作手册。
医疗机构报告AFP病例时,需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并将病例分类为“1. 临床诊断病例”。对于异地病例,需要填写更多的信息,如来现就诊地日期和现就诊地住址。疾控机构则需要每日监控大疫情系统,一旦发现AFP病例报告,立即进行核实,如果确认为真实病例,应在24小时内审核并纳入专病管理,48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在调查开始后48小时内填报流行病学信息和上传相关资料。
新系统提供了自动化功能,包括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信息管理和接触者及一般人群管理信息,同时能够自动统计AFP监测指标,如病例数、发病率、标本采集率等,以支持决策和评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中国能够更有效地监测和应对可能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确保公共卫生安全,防止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