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是医疗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本PPT文档资料详细探讨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需要更新的一些观念和成分输血的优势。
临床输血需要摒弃的一些旧观念包括:
1. 全血比较全的观念:全血并非完整的血液成分,其保存条件主要针对红细胞,导致其他成分如血小板、白细胞和凝血因子等可能受到损害。全血中的白细胞不易保存,因子Ⅷ和Ⅴ在低温下也会失去活性。此外,全血中其他成分浓度较低,因此并不意味着全血就比成分输血全面。
2. 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观念: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定义也不同。例如,对于补充红细胞,保存期内的全血就足够新鲜。然而,新鲜血可能存在更高的输血风险,如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且新鲜血的某些成分可能已经失去活性。
3. 急性失血需要补全血的观念:失血后,人体有自我代偿机制,可以通过血流重新分布和组织间液转移来补充血容量。优先考虑输液扩容而非立即输血,因为晶体液扩容可以预防肾衰竭,并且有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支持这种做法。
4. 输血对病人好处多害处少的观念:全血不能预防血细胞减少,也不能增强抵抗力,更不是理想的营养品。输全血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免疫反应,且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以下优点:
1. 制剂量小,浓度高,治疗效果显著。例如,400毫升全血可以制备出含60%以上血小板的2单位血小板制品。
2. 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成分输血避免了全血中不必要的成分引起的反应。
3.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通过分离不同成分,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特别是去除白细胞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4. 便于保存和使用。不同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条件,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5.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通过成分输血,可以最大化利用每一份血液。
例如,红细胞悬液是通过离心去除大部分血浆并加入保存液制成的,适用于慢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患者。洗涤红细胞则适合对全血或血浆过敏的患者,以及高钾血症或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因为它去除了可能引起过敏的血浆成分和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的钾离子。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涉及到对血液成分的理解,对输血目的的明确,以及对患者状况的综合评估。更新观念,科学地使用成分输血,是提高输血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