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章的讲解主要围绕着信息化的概念、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基础以及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展开。
信息化可以追溯到工业社会,那时蒸汽机和电力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体力,推动了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然而,真正的转变发生在信息社会,即20世纪中期,伴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科学理论的诞生,以及晶体管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这些技术不仅增强了人类的体力,还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脑力,通过信息技术放大了智力,提升了记忆、反应速度和计算能力,使得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可能,从而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其发展基于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科学基础包括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这些理论为理解和处理信息提供了理论框架。技术基础则涵盖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是实现信息处理和传播的实际工具。
信息本身被定义为通过数据载体来描述客观现象,可以表现为数值、文字、声音或图像等多种形式。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成为对人类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符号或消息。信息具有客观性,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适用性,对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传输性,能够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传递;以及共享性,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而不减少其价值。
信息技术,特别是基于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涵盖了与信息的生成、处理、存储、通信、交换和利用相关的各种技术。主要构成包括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等。在企业层面上,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经营战略、行为规划和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敏捷制造,拓宽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并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深化,它不仅仅是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更是在企业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改革,提升效率、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必须与工业化相融合,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增强信息处理能力,促进人、技术和过程的协调发展,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差距,但应抓住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机遇,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此缩小差距,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
信息化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过程,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结构。信息化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适应信息时代的企业和个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