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试题库中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包括道德、法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
1. 公共生活的鲜明特点是开放性和透明性(B)。这表明在公共场合,人们的活动应该是公开的,信息交流畅通,同时也要求公众有监督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A),它是时代精神的依托,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品质。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被称为法律(B)。这反映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最高立法机构及其职责。
4. 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B)的整体意志,而非全体公民或全社会。
5.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对全体中华儿女都是基本要求(A),包括海外华侨。
6.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强调了人在社会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7.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B),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操守和责任意识。
8. 遵守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C)要求从业人员慎待诺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
9. 国防(D)是指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等进行的军事及与其相关的各方面建设。
10. 爱岗敬业(D)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基本要求,提倡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
11. 爱国主义反映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C),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繁荣息息相关。
12. 人类的美好追求是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D),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想相处模式。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中国精神(C),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4.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A),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15. 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邻里团结(A),强调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和睦相处。
16. 个人品德(B)是指个人依据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特征。
17. 原始社会共同生活必须遵守的规则包括图腾崇拜、风俗(A),是早期社会秩序的基础。
18. 不是治安管理处罚的是逮捕(D),逮捕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19. 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婚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公共生活(A),这三个领域构成了个体生活的全面性。
20.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尊重他人、举止文明(A),强调人际交往的礼仪和尊重。
21.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维护公共秩序(B),确保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22. 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D),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上内容详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共生活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法律制定、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多个主题,体现了该课程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