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在短时间内恢复,但它是中风的重要预警信号。本篇主要围绕TIA的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西医治疗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展开。
1.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TIA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使得大脑局部区域短暂性缺血。此外,心脏瓣膜病变、心律失常或颈动脉狭窄也可能引起栓子脱落,阻塞脑血管。
2.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TIA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为根本,血瘀为表象,其中血瘀是TIA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痰浊与瘀血互结,肝阳夹痰、夹瘀上扰也是致病因素。
3. **临床表现**:
多发于50至70岁的男性,特点是发病突然,症状在几分钟内达高峰,如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且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根据受影响的血管系统,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EEG、头颅CT或MRI可能显示小梗死灶或缺血灶。
- 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可检测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
- 心脏B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心脏病变。
- 血常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分析TIA与血液成分和流变学的关系。
- 颈椎X线、CT或MRI检查颈椎病变是否影响椎动脉。
5. **诊断**:
诊断依赖于病史,典型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并能在24小时内恢复,结合相关病史和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6. **西医治疗**:
-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风险因素。
-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药物、血管扩张药和扩容药物,以及脑保护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采用镇肝息风汤加减,以平肝息风、育阴潜阳为主。
-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治疗方法。
- 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豁痰化瘀、通经活络为目标。
综合运用西医和中医的理论与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TIA,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是降低TIA患者发生中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