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证会计的发展】
实证会计是一种基于经济学理论,采用经验性研究方法来验证和构建会计理论的学科。在中国,实证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开始引入并介绍国外的实证会计研究。1994年起,实证方法开始在中国的会计研究中得到应用,初期主要集中于检验有效市场假说。1997年以后,实证会计在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研究领域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论文数量大幅增长,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实证会计对于提高会计研究的科学性,提供规范会计研究的证据支持,以及完善会计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服务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实证会计与规范会计的区别在于,实证会计强调通过可量化的数据和随机样本进行验证,而规范会计则更注重理论构建和道德规范。
在概念上,实证会计既包含了理论成分,也包含研究方法。它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理论,而是一种使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理论集合。实证会计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可以灵活应用,不仅可以用于新理论的建立,也可以用于已有理论的检验和反思。在中国,实证会计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因为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决定了会计命题的可实证性。
实证会计与经验会计的关系,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经验会计是实证会计的子领域,另一种则区分了鲍尔和布朗在1968年发起的经验会计研究与瓦茨和齐默尔曼在1978年倡导的实证会计。实证会计强调经济基础和经验验证,而经验会计则侧重于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推动中国实证会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相关学科的发展,如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进步;信息处理技术和数据库业务的提升,使得数据获取和处理更为便捷;传统会计理论面临的挑战,促使研究者寻求新的研究途径;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研究素材;以及对国际会计研究方法的借鉴。
为了促进实证会计在中国的繁荣,有必要改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强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中的实证研究要求,以及设立科研奖励制度以激励实证研究的产出。同时,关注实证会计的运用技术,如统计模型的选择和数据解释,以及研究背景的适用性,是确保实证会计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方面。
中国实证会计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拓宽的过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方法论的创新并重,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会计实践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