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历史教学资料:文件标题提到了“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岳麓版必修二总结”,这表明文件属于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具体是针对岳麓版教材必修二部分的期末复习资料,涵盖了历史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2. 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必修二是高中历史课程的一部分,通常包含特定的历史主题和时期,如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和关键事件。
3. 人口迁移原因:试题中的问题涉及到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的主要原因,这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中人口流动现象的考察,通常与社会动荡、经济重心转移等因素有关。
4. 古代商业发展:宋代以来城市商业活动的改变,如打破时空限制,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草市、夜市的出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体现了商业活动的活跃和社会生活的丰富。
5. 自然经济特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特征包括农业为主导、农民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主要用于自我消费,较少参与市场交换。
6.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由官府管理,工匠世代相传,规模大、技术先进,但不利于民间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7. 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推行的经济政策,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以此稳定社会秩序和财政收入,相关言论体现了这一思想。
8. 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商标信息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但不能体现当时政府的外交政策或是否摆脱外来经济控制。
9. 开放口岸与经济特区:题目提到的城市中,厦门既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
10. 英国殖民经济:19世纪中期的描述反映了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殖民地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市场,体现了殖民经济的特点。
11. 中国传统经济变迁:1846年的记载揭示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因外国商品冲击而衰落的现象,标志着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12. 近代工业起步: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13. 民族工业发展障碍: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受资金短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因素制约。
14. 民族企业衰落的根本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伏与国家社会性质密切相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的局限性。
15. 社会生活变化原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源于列强侵略、自然经济瓦解、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文化影响等多个方面。
16. 生活习俗变化最大城市: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开放口岸,西方影响深远,生活习俗变化尤为显著。
17. 工业复兴法与劳工权益: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旨在保护工人的权益,规定了雇佣条件、工作时间和工资标准,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旨在缓解大萧条带来的社会问题。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历史教育、古代经济、近代民族工业、社会生活变迁等多个领域,是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