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生态农业模式:文中提到的“稻鸭共养农业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形式,它结合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利用鸭子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粪作为天然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循环利用,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减少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2.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格内容暗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也在增加,历史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逐渐显现,这表明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
3. 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仅仅是GDP增长的体现,还包括电力消耗等指标,但过度依赖高耗能工业可能导致环境恶化,反而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选择。
4. 霾的成因与季节差异:霾日数的季节差异可能与冬季燃煤取暖有关,这导致冬季空气质量下降,霾日数增多。其他季节如春季的降水、夏季的大风和秋季的晴朗天气对霾的形成影响较小。
5. 循环农业的作用:循环农业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清洁能源,并非促进城镇发展或民居集中,而是有利于乡村环境的改善和美化。
6. 人口与耕地面积变化:在1750-1850年间,虽然耕地面积增加,但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反而减少,反映了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7. 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特点:图中①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影响显著,人类活动主要以利用和适应环境为主。
8. 自然环境决定论:观点一即自然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强调环境的决定性作用,而非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9.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图中的①表示的是优质饲料,因为通过活性酶酵化分解技术,秸秆转化为饲料,用于发展畜牧业。
10. 牧草地的环境作用:牧草地作为人工多层经济林区的一部分,主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土地稳定性。
11. 甜菜制糖废水处理:该流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通过末端处理,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但并未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12. 库布齐沙漠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地形条件是关键优势,有利于实施生态修复和防风固沙工程。
13. 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为增沙量比例逐渐下降,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有利于黄河的生态保护。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生态农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经济与生活质量、环境问题、循环农业、人口与资源管理、人地关系理论、农作物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业废水处理、沙漠治理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地理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