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这是一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少先队活动课案例,主要关注的主题是“认识自己”。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包括生理、社会和心理层面,以及优点和缺点,通过他人的不同评价来拓展自我认识,并学会辩证地对待赞扬与批评。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1. 引入部分:利用《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局限性。但故事可能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且占用时间较长。
2. 实践活动:“表扬信”旨在让学生体验他人的不同评价,但由于表扬内容过于笼统,学生参与度不高,担心接受表扬会受到嘲笑。
3. 自我评价:学生在手形轮廓图上描述自己,收集同学和父母的评价,形成三维评价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全面认识自我需要多角度思考。然而,学生可能在选择词汇和理解概念上遇到困扰,如能力、优点、品质等。
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
1. 故事与主题联系不明显,学生理解困难。
2. 活动设计未能充分吸引学生参与。
3. 词汇选择和概念理解对学生挑战过大。
4. 内容过多,各环节层次不清,未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5. 教学目标设定过高,如辩证看待赞扬和批评,超出了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6. 课程结构松散,环节之间连贯性不足。
为改进课程,调整如下:
1. 简化教学目标,聚焦于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观察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2. 设计更贴近学生认知的活动,如“这就是我”,从自我、同学、父母三个视角看自己。
3. 加强活动的层次性和关联性,例如“表扬信”作为暖场,让学生在游戏中审视自己;“五根手指”描述自我,让学生逐步深化认识;“奥托·瓦拉赫”的故事鼓励开放心态接受他人评价;“立体的我”则让学生综合各方观点,客观评价自我。
4. 在活动细节上,如“表扬信”内容需具体化,降低学生判断难度。
通过这些调整,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增强了学生参与度,有助于他们逐步建立全面的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自我观念,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