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信息被广泛重视。脉搏波包含了心脏活动和血管状态的丰富信息,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依据。本文中刘佳、徐礼胜等学者研究了如何基于脉搏波来估计左心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为了更准确地估计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双弹性腔模型的心动整周期脉搏波参数估计方法。在这一模型中,心脏和动脉系统被视为一个双弹性腔系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影响脉搏波的形成。在收缩期,左心室射血将血液推入主动脉,导致主动脉压力升高;在舒张期,主动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心脏,主动脉压力随之下降。通过这样的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和模拟动脉系统的动态变化。
研究者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Levenberg-Marqurdt算法对实测脉搏波数据进行处理,从数据中提取出动脉系统的模型参数。Levenberg-Marqurdt算法是一种迭代方法,通过迭代逼近来最小化误差函数,从而获得最接近实际的参数值。该算法的引入,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确度和效率。
为了实现参数的估计,研究者们使用了MATLAB/Simulink软件工具,借助其强大的数学建模和仿真功能。同时,结合图形用户界面(GUI),构建了一个左心与动脉系统耦合的动力学电路模型。这种模型能够模拟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参数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
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人体实测脉搏波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模型的仿真结果不仅符合生理参数的范围,而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舒张期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得到了一些关键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左心室容积和压力、主动脉压和血流、桡动脉压力的时间曲线等,这些参数和特征曲线与实际生理情况高度一致。
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准确地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左心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评估患者的血管弹性情况,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通过模拟仿真,也能够为医学教育和科研提供有力的工具,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系统的复杂动态特性。
关键词中的“参数估计”是指从实际观测数据中估计模型参数的过程,这是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双弹性腔”描述了将心脏和动脉系统视为两个具有弹性的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物理模型来描述。“左心-动脉系统”强调了研究的焦点是心脏左心室和动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脉搏波”是心脏每次跳动时产生的压力波动,沿着血管传播形成的波。“血流动力学”研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规律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体来看,这篇文章不仅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展示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即生物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融合和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类似的参数估计方法在未来的临床医学领域中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