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拆解分析机构Techinsights最近对目前市面上先进DRAM存储器单元(cell)技术所做的详细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已有部分预测指出DRAM存储器单元将在30纳米制程遭遇微缩极限,但各大DRAM制造商仍将持续朝2x纳米甚至1x纳米节点前进。 Techinsights最近分析了包括三星(Samsung)、SK海力士(Hynix)、美光 (Micron)/南亚(Nanya)与尔必达(Elpida)已量产的3x纳米SDRAM存储器单元阵列结构之制程技术与元件架构,推论该技术仍有进一步微缩的空间,而共同解决方案是结合埋入式字线(buried wordlines,b-WL)与鳍状存取晶体管( 在存储/缓存技术领域,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是关键的组成部分,而三星和SK海力士作为行业领导者,不断探索更先进的制程技术以突破微缩限制。根据Techinsights的拆解分析,尽管有预测认为DRAM单元在30纳米工艺面临微缩瓶颈,但厂商们依然致力于推进2x纳米甚至1x纳米节点的研发。 在3x纳米SDRAM存储器单元阵列结构中,两个关键创新技术被广泛采用:埋入式字线(buried wordlines, b-WL)和鳍状存取晶体管(fin-shaped access transistors)。埋入式字线能够改善通道长度控制和减少泄漏电流,确保更好的阈值电压管理,从而提高存储器性能。而鳍状晶体管则以其独特的三维结构,允许更小的尺寸微缩,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道宽度和长度,有助于抵抗短通道效应,提供更高的启动电流。 美光、SK海力士、南亚科技和尔必达等公司均采用类似的设计,尤其是鳍状晶体管,其结构类似于梯形,不同之处在于通道宽度和长度的配置。例如,美光/南亚的通道宽度最大,尔必达的通道长度最长。在字线栅极材料方面,三星使用了比钨(W)电阻更高的TiN金属,而其他三家则有所不同。 为实现存储电容的微缩,MIM电容器的应用成为关键,它需要具有特定电容量、高K电介质和超低泄漏电流。使用ZrO2和Al2O3的多层电介质结构,配合W/TiN电极,形成ZAZ-TIT电容,是解决3x纳米存储单元挑战的有效方案。其中,Al2O3层用来抑制泄漏电流,而电介质的物理厚度对于1x纳米工艺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为了增加存储单元的高度,支持电容器,各厂商采用了不同方式。三星、SK海力士和尔必达使用单层氮化物,而美光/南亚则使用双层氮化物。在某些情况下,SK海力士采用双层多晶硅插栓,而尔必达使用双层W/TiN与多晶硅插栓。美光/南亚的顶部电容器上覆盖了硅锗(SiGe)层,而美光/南亚则选择使用钨层。 存储/缓存技术中的拆解SDRAM存储器揭示了三星和SK海力士在微缩技术上的独特策略,它们通过创新的晶体管设计、电容器结构优化以及材料选择,不断推动DRAM技术的边界,以应对微缩工艺的挑战并提升性能。这些技术进步不仅影响当前的存储市场,也为未来的存储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 粉丝: 4
- 资源: 85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