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学单片机的时候,觉得串口通信其实很简单,只要一个指令数据就能轻易的接收或者发送。前几天试着用FPGA实现,发现里面的学问还不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当然代码肯定是参考别人的,不过我还是认真研究了整段代码的,下面的程序就是我在看懂了别人代码后自己敲的,花了也不少时间,理解的也差不多,下面我就在这里给那些和我一样的初学者介绍一下吧。
在电子设计领域,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配置成各种数字电路。本篇文章是针对初学者的FPGA学习教程,主要讲解如何利用FPGA实现串行口通信电路设计,这对于理解和应用FPGA至关重要。
串行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相比并行通信,它只需要较少的引脚,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在单片机学习中,串口通信通常被认为简单,因为只需发送或接收指令即可。然而,当尝试用FPGA实现时,你会发现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更多,包括波特率、时序控制、数据采样等。
1. **顶层模块**:
在FPGA设计中,顶层模块扮演着整体系统架构的角色。一个好的设计习惯是将复杂系统划分为多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顶层模块仅负责对外的接口定义,不包含具体实现,如这里的`rx_232`底层模块,通过`rx`接口与之连接。接口定义包括数据输入、输出、时钟和复位,它们是模块间通信的基础。
2. **波特率选择模块**:
波特率决定了串行通信的速度,例如9600bps意味着每秒传输9600位数据。计算出每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后,可以确定计数器在时钟周期下的计数值。在这个例子中,需要计数到5027个时钟周期来匹配波特率。串口通信的时序图展示了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的顺序,以及如何通过波特率计时器来同步接收和发送。
3. **数据接收模块**:
数据接收模块通过边沿脉冲检测法捕捉起始位的低电平信号,确保准确无误地开始接收数据。当检测到起始位后,波特率计时器开始工作,到一半时产生采样信号,接收模块将数据存储。当接收完一帧数据后,模块会通知发送模块准备发送新的数据。
4. **数据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的工作原理类似,但它是由低电平信号触发发送。当检测到该信号时,发送模块开始发送数据,每次发送一位,直到所有数据发送完毕。
5. **程序实现**:
以上各部分的实现涉及到Verilog或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通过编写代码来定义逻辑功能。程序包括对信号的检测、计数器的使用、状态机的设计等。
6. **RTL视图与测试**:
完成代码编写后,通过仿真工具生成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视图,它直观展示了逻辑设计的结构。通过测试激励,可以验证设计是否符合预期,确保串行通信的正确性。
总结来说,FPGA实现串行口通信需要理解串口协议、波特率计算、时序控制以及模块化设计原则。通过学习和实践,初学者可以逐步掌握这一技能,为后续的FPGA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试和优化代码,理解每个模块的工作原理,是提升设计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