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层及其地貌景观的研究,主要涉及地质年代学、沉积学、地貌学以及地质构造等多个领域。本文将从红层的地质时代分布、沉积环境、成景地层与丹霞地貌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相关知识点。
红层是指由红色或红褐色岩石构成的一类地层,在地层学上通常与氧化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相关。江西地区红层的分布以侏罗纪—第三纪为主,占全省红层分布的80%左右,这一时期形成的红层主要为陆相沉积。红层沉积物主要由砂砾岩、砾岩和砂岩构成,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铁质,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沉积环境方面,红层沉积的地质时期从震旦纪到第三纪不等,但以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最为广泛。震旦纪红层分布较少,主要为滨海相沉积,而白垩纪红层在江西省境内分布最广。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河流和湖泊相沉积构成了江西红层的主要沉积环境,其中侏罗纪时期在安远县沉积了典型的暗紫色石英长石砂岩,而白垩纪时期广泛分布了棕红、砖红色的粉砂岩和泥岩。
红层的形成条件包括氧化环境、一定沉积环境、沉积物源以及古沉积盆地的存在。氧化环境下,含铁矿物长期暴露于大气中,经过风化形成赤红色的沉积岩。沉积环境不仅包括陆相沉积,还包括部分地区海相沉积。沉积物源的多样化和古沉积盆地的发育,为红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
江西红层与丹霞地貌的关系十分密切。红层为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是其物质基础。丹霞地貌是一种以红色碎屑岩系为基础,在后期构造活动、岩性以及亚热带气候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类型。红层中的氧化铁胶结物在后期构造变动及外部动力作用下形成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等特征的丹霞地貌。江西地区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15个红盆中,这些地貌景观受到了南方亚热带气候的显著影响。
此外,根据地质年代学,江西红层的沉积岩系中偶夹膏岩层、岩盐层等,而龟裂现象则反映了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这些特点对于红层的形成和地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在江西红层中,第三纪的红盆具有独特的岩性演化特征,从边缘的巨厚层红色或紫红色砾岩,到中心区域岩石粒度逐渐变细,厚度变薄,这些变化揭示了沉积物的搬运、沉积和压实过程,以及古地理环境的变迁。
总结来说,江西红层及其地貌景观的发育特征研究,不仅涉及地质年代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了对地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貌发育的综合分析。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层和丹霞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这对于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以及自然遗产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