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温馨提示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3种集群方式,但以单性集群为主,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但发现成体也有集群行为,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繁殖的需要。观察期内平均群体大小为(3. 87±2.24)只,而雄群、雌群和混合群平均群体大小依次为(2.54±0.31),(3.81±0.40)和(6.42±1.25)只,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群体活动对研究区内7种生境类型的利用有明显
资源推荐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2001
年
2
月
第
37
卷第
1
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
ijing Nonn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自冠长尾雄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骨
孙全辉j)
张正旺j)
阮祥峰
2
张可银
2)
朱家贵
2)
Feb. 2001
Vo
l.
37 No. 1
(1)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875
,北京
z
2)
董寨鸟类保护区,
464236
,河南
/1
第一作者
28
岁,男,硕士〉
摘要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自冠长尾难在非繁殖期倾向
于集群活动
a
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
3
种集群方式,但以单性集群为主,
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但发现成体也有集群行为,推测其原因
可能是繁殖的需要.观察期内平均群体大小为
(3.
87
土
2.
2
4)只,而雄群、雌群和混合群平均群体大
小依次为
(2.
54
士
0.3
1),
(3.
81
::t:
0.40)
和
(6.42
士1.
25)
只,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0
1).群体活动对研究区内
7
种生境类型的利用有明显选择性
(χ
'=93.545
,
d=6
,
p=0)
,
其中
混交林、幼林和茶灌是集群活动利用的主要生境.集群活动对坡位的利用存在时空变化.冬季和繁
殖前期对坡位的利用相似
(z=
一
O.
36
,
p=0.
79)
,
而与繁殖期和繁殖后期存在明显差异
(x'
=0.
028 ,
d=3
,
p=0.028)
,
表现在对坡下位的利用方面.白冠长尾维集群个体的组成相对稳定,群体内个体
间关系多样化.遥测结果表明,雄性集群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z
独立活动、靠近、尾随、一起活动.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雄;集群行为自集群方式
z
无线电遥测
分类号
Q 145+ .
1;
Q 9597+
25
白冠长尾雄
(Syrmaticus
ree
四
sií)
俗称地鸡、山鸡,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圄鸟,属国家
E
级
重点保护动物.国内对自冠长尾娃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研究内容多限于野生
种群调查和一般生态习性观察等方面口
'4]
国际上对白冠长尾雄开展过较多研究,但内容也多
限于人工繁殖及易地引人方面[叫.本研究以野外观察为基础,采用元线电逼测技术,对白冠长
尾娃的野外集群方式和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工作地区和研究方法
1.
1
工作地区
工作地区位于大别山北坡西段,河南省罗山董寨鸟类保护区境内(1
14
0
18'
~
1l
4
0
30'E;
31028'~32009'N).
海拔
100~840
ID.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边缘,气候温暖湿润,四季
分明.全区年平均气温
15.1
'C.
无霜期
227
d.
年降雨量为
740~
1
520
mID.
研究地区植被类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交汇特征,地带性植被为含有常绿成分的落叶
阔叶林,主要分布有
7
种植被类型:①针阔混交林
海拔
600
m
以下主要由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与栓皮栋
(Quercus
variabilis)
、麻栋(
Q.
acutissima)
、枫香
(Li
quidambar
form
o-
sana)
、化香
(Platycarya
strobilaceae)
等形成混交林;海拔
600
m
以上则由黄山松
(
Pinus
归
iwanensis)
与栓皮标、棉标
(Q.
alíena)
等形成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下残落物丰富,灌木层发
育良好,全年郁闭度变化不大.②茶灌
分布在山势平缓的沟谷和山坡,季节性被人类利用.
③幼林
呈斑块状分布于山坡和掏谷.栽植的树种以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擦木
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2000046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9830030
,
30070117)
收稿日期:
2000-09-25
11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7
卷
(Sassafras
tzumu)
、香椿
(
Toona
sinensis)
、银杏
(Ginkgo
biloba)
居多.幼林生长的早期阶段(通
常少于
5
a)
,植被结构接近低矮稀疏灌丛.④灌丛
灌丛是在森林植被屡遭破坏后发展起来的
次生植被类型,主要由麻标、桂皮标、茅栋
(Ca
slanea
seguinii)
、白鹊梅
(Exochoda
racemosa)
、黄
荆
C
Vitex
negundo)
、山胡椒
CLindera
glauca)
等组成.⑤阔叶林
包括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
林.落叶阔叶林主要由栗属
(Ca
stanea)
、栋属
(
Quercus)
、朴属
(Ce
ltis
)
、枫香属
(
Liquidambar
)
、
化香树属
(Platyca
r,
如)、枫杨属
(Pterocar
如)等植物组成.树木高大,林中常混生有少量常绿乔
灌木,郁闭度季节变化显著.⑥竹林
多为人工栽培或逸生,生长于村宅、林缘和低山沟谷近
水源处,分布面积较小.⑦针叶林
主要有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分布于海拔
600
m
以下的低山
丘陵.成林结构整齐,林下植物稀少,郁闭度
0.4-0.7.
由于杉木林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因此
种植面积在保护区呈逐年扩大趋势.
1.
2
研究方法
观察开始于
1999-12
,结束于
2000-08
,并于
2000-03
开始先后对
9
只雄性白
冠长尾堆进行无线电遁测.自冠长尾雄进入繁殖期后,雄性领域行为明显增强,利用其好斗的
特点使用雄性媒鸟引诱前来进行套捕.采用颈圈法安装无线电发射器,并佩带彩色脚环.安装
发射器后,捕捉个体仍原地释放.发射器电池设计寿命
5
个月,接收器型号为
TRX-1000S
,接
收天线为折叠式天线.遥测过程中,一般每天定位两三次,每隔
10
d
多做
1
次全天候遥测,即
从早晨至傍晚每隔
10
min
遥测定位
1
次.逼测原理和方法见文献口
0].
观察记录野外发现白冠长尾娃的时间、群体大小(注
2
只时定义为集群)、性别组成、活动
的生境类型、个体间的位置关系及海拔、坡位等数据.坡位是白冠长尾雄活动所在的地点,依据
山势划分为
3
类:坡上位(上
1/3)
、坡中位(中
1/3)
和坡下位(下
1/3).
通过无线电逼测进一步
了解遥测个体的活动与集群情况.为了研究集群个体间的关系(或组织结构)
,使用"个体间平
均距离"来反映白冠长尾娃集群内个体间或者群体内亚群间的关系.
将白冠长尾维生活史划分为
4
个阶段:冬季(1
1
月上旬至翌年
1
月下旬)、繁殖前期
(2
月
上旬至
3
月上旬)、繁殖期
(3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和繁殖后期
(7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
.除繁殖
期外,其余
3
个时期统称为非繁殖期.此外,由于每个月的观察日不相同,为了方便比较,我们
使用遇见率
(d-
1
,即月观测集群数与月工作日之比)来比较不同阶段集群的趋势和特点.
观测数据全部输人计算机数据库中,使用
SPSS
8.0
软件分析.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如果
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非参数检验的
Kruskal-
Wallis
和
Mann-
Whi
tney
检验.
2
研究结果
2.
1
靠群方式
野外观察到野生
白冠长尾雄存在
3
种集群方式
z
雄
性集群、雌性集群和混合集群,被现
表
1
不同时期自冠长尾娃
3
种混合群集群方式的鼓量统计
集群方式
察到的百分比依次为
35.6%
(π=
一雄一雄
冬季
(25 d)
。
繁殖前期
(21
d)
。
繁殖期
(42
d)
繁殖后期
(30 d)
2(0.048)
1(0.033)
36
次) , 32. 7 % C n =
33
次),
3
1.
7%
一雄多雌
5(0.200)'
8(0.381)
5(0.119)
2(0.067)
(n
二
32
次).雄群和雌群都由单一
多雄多雌
3(0.120)
3(0. 143)
3(~071)
。
性别组成,群体的结构比较简单,而
合 计
混合群群体的结构相对复杂.表
1
势
f
百亏问万~J\!.率,单位
:d-
1
•
为不同时期自冠长尾娃
3
种混合群集群方式数量统计,括号内给出了遇见率.从表中看出:
剩余6页未读,继续阅读
资源评论
weixin_38696877
- 粉丝: 6
- 资源: 929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资源上传下载、课程学习等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哦~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击此处反馈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信息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