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北2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30.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该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拥有一个核心保护区,即九鼎连花山景区,面积约为4.7平方公里。茶山自然保护区的主峰为尖子山,海拔225.8米,其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介于12至13摄氏度之间,极端高温可达40.5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11.1摄氏度。茶山自然保护区的无霜期超过200天,冻土层深度一般为0.3米,年均日照时数在2400至2600小时之间,年降水量约850毫米,其中70%至80%的降雨量集中在7至8月。
2006年7月和10月,研究人员高远、尤志刚等对山东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的植物物种普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353种,隶属于90科249属。其中,野外存量丰富的物种有206种,隶属于57科153属;野外存量稀少物种有82种,隶属于46科69属;栽培或外来扩散物种有65种,隶属于34科53属。研究还发现有6种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是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野大豆(Glycinesoja)、野生茶(Camelliasinensis)、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
研究人员遵循相关野外植物调查规范,对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的植物物种普查,并在核心保护区内每一处山头都进行了走遍,记录所有出现的物种,并拍摄数码照片作为存档资料。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种,采集了证据标本。研究中还划定了11个标准植物群落样方进行定量统计,以便进行后续的研究。
通过植物物种的普查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灌木层和层间结构不发达,群落演替时间短,属于天然次生针叶林。然而,由于强烈的人为活动干扰,该区域的原生植被类型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珍稀植物的灭绝风险很高。
研究指出,对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当地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而且还能为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模型参考。这对于理解地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等植物资源的普查,研究人员希望对植物群落的性质作出科学评价,并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