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土矿是铝金属生产的重要原料,而在全球范围内铝土矿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中国的铝土矿储量十分可观,但多数为难处理的一水硬铝石型,其中硅含量较高,铝硅比偏低。铝硅比是影响铝土矿加工和铝冶炼效率的关键指标,铝硅比越高,意味着铝土矿中硅酸盐脉石矿物的含量越低,越有利于冶炼过程中的氧化铝提取。为了提高铝土矿的铝硅比,通常需要通过浮选脱硅的方法进行预处理。
浮选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借助气泡将其分选的技术。在铝土矿的浮选工艺中,捕收剂是实现矿物分选的关键化学品,其作用是增强目标矿物的浮选性能,提升矿物颗粒与气泡的附着概率。本研究针对的季铵盐捕收剂在铝土矿浮选中的应用,是改善现有浮选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季铵盐是一类具有较强阳离子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水中易形成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或与矿物表面形成氢键,从而对硅酸盐类脉石矿物进行捕收。本研究选取了三种不同碳链长度的季铵盐捕收剂:十二烷基三甲基碘化铵(C12)、十六烷基三甲基碘化铵(C16)、十八烷基三甲基碘化铵(C18),对其在铝土矿浮选中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实验表明,在pH值为6.5~7.5的范围时,三种季铵盐捕收剂均表现出较佳的捕收性能。在此pH条件下,硅酸盐矿物表面更容易与捕收剂分子形成稳定的吸附,从而提高矿物的浮选效果。同时,当pH值等于7.0时,捕收剂的最优浓度被确定为3×10^-4 mol/L,此时十二烷基三甲基碘化铵捕收剂的性能最优,精矿的铝硅比(A/S)可达到6.82,氧化铝(Al2O3)的回收率可达82%。
对比三种季铵盐捕收剂,在相同的pH值和浓度条件下,十二烷基三甲基碘化铵的捕收性能最优,其次是十六烷基三甲基碘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碘化铵则相对较弱。这一结果与捕收剂分子的碳链长度和极性大小有关,碳链越长,分子极性越弱,对矿物的捕收效果可能会有所下降。
本研究对于优化铝土矿的浮选工艺,提高铝硅比,为后续的氧化铝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季铵盐捕收剂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铝土矿的药剂消耗,提升浮选效率,降低精矿脱水的难度,进而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未来随着对季铵盐捕收剂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有望实现更为经济、高效的铝土矿浮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