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紫肉甘薯和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紫肉甘薯群体的藤叶产量、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与普通甘薯差别不大,而鲜薯产量特别低,上薯率低,熟食品质差,藤蔓明显较长、薯块色素含量高.这些结果将为紫肉甘薯的进一步研究、育种、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紫肉甘薯与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特征差异研究》是一篇发表于2007年的自然科学论文,主要探讨了紫肉甘薯与普通甘薯在产量和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文章指出,紫肉甘薯在藤叶产量、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干物质含量以及淀粉含量等方面与普通甘薯的差异并不显著。然而,在鲜薯产量、上薯率、熟食品质以及藤蔓长度和薯块色素含量上,紫肉甘薯表现出明显区别。
紫肉甘薯的鲜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其较高的色素含量导致的,而这种色素——花色苷,赋予了紫肉甘薯独特的紫色,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保健功能。尽管产量不高,紫肉甘薯的市场价值可能因它的特殊颜色和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得以提升。此外,紫肉甘薯的藤蔓生长较旺盛,藤蔓长度明显超过普通甘薯,这可能影响其种植密度和管理方式。
在熟食品质方面,紫肉甘薯的表现较差,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口感体验,但这也为改良和育种提供了方向。紫肉甘薯的薯块含有丰富的色素,对于食品、化妆品及医药产业具有应用潜力,这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该研究采用了24个紫肉甘薯品种和26个普通甘薯品种进行对比实验,以重庆的南薯88作为对照,通过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产量性状鉴定。同时,对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上薯率等农艺性状以及干物质、淀粉、熟食品质、色素含量等品质农艺性状进行了详细测定。通过甲醇提取和特定波长的吸光度测定,计算了紫肉甘薯的色素含量。
这项研究揭示了紫肉甘薯与普通甘薯的特性差异,为紫肉甘薯的进一步研究、育种、栽培和产业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紫肉甘薯的独特性状不仅挑战了传统的产量评价标准,也预示着其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可能存在的巨大发展潜力。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如何提高紫肉甘薯的产量,改善其熟食品质,同时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色素资源,推动甘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