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学习领域,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样本点按其相似性划分成不同的组,也就是所谓的“簇”。Python中实现聚类算法有很多种方式,而K均值(K-Means)是最常用的一种。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Python中的基本K均值算法及其应用。 K均值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迭代过程来寻找最佳的簇分配,从而达到数据的分组。算法流程如下: 1. 初始化:需要设定簇的数量K,然后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质心(或称为中心点)。 2. 分配阶段:对于数据集中每一个点,计算其与所有质心之间的距离,将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 3. 更新阶段: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质心是簇内所有点的几何中心,即所有点坐标求平均值。 4. 重复以上两步,直到质心不再显著变化或者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在提供的代码示例中,可以看到以下关键步骤的实现: - 定义了数据点列表`points`,并设置了三个初始质心`currentCenter1`, `currentCenter2`, `currentCenter3`。 - 然后,创建了三个空列表`center1`, `center2`, `center3`来记录质心在每次迭代后的变化轨迹。 - 接着,通过一个`for`循环进行迭代,每次迭代中,将每个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group1`, `group2`, `group3`)。 - 在分配完成后,根据每个簇内的点重新计算质心,并更新到`currentCenter1`, `currentCenter2`, `currentCenter3`。 - 记录质心的变化,并绘制出质心轨迹。 K均值算法的优缺点: - 优点:简单、快速,对大数据集处理效率高,且易于理解和实现。 - 缺点: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不适合形状不规则或大小差异大的簇;需要预先设定簇的数量K。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改善K均值的效果,通常会采用多种策略,如多次运行K均值并选择最好的结果(如K-Means++),或者使用其他聚类算法如DBSCAN,它可以根据数据的密度自动发现簇的数量和形状。 Python中的K均值算法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的基础工具,通过理解其原理和实现,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分组问题,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有力支持。
- 不美的阿美2023-07-28作者在解释K均值算法时不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更注重实际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将算法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 熊比哒2023-07-28作者对K均值算法进行了实例说明,让读者能够通过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 亚赛大人2023-07-28文章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对K均值算法进行了解说,让初学者也能够轻松入门。
- 无声远望2023-07-28这篇文章对K均值算法进行了全面讲解,不仅解释了其原理,还涉及了算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非常值得一读。
- love彤彤2023-07-28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Python聚类算法中的基本K均值实例,让我对这个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粉丝: 4
- 资源: 949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